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关于全面推进应急知识教育工作的建议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801号建议的答复

教材建议〔2022〕209号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推进应急知识教育工作的建议”收悉,经商应急管理部,现答复如下:

  全面推进应急知识教育是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崇高理念的重要保障,对推动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高度重视加强应急知识教育工作,已将相关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国科协、教育部、应急管理部等13个部门联合编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将应急科普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程纳入其中,进一步完善了应急科普协作机制,加强应急科普公益宣传,普及安全防范、自救互救和应急避险技能知识等,不断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提升公众安全素养。

  1.中小学课程教材系统设计强化应急知识教育。2021年10月,教育部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确定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5个领域30个核心要点。其中,以“安全应急与避险”领域为重点提出了安全教育相关内容进课程教材要求及学科落实建议。《指南》专门设置了“应急常识与急救技能”要点,突出强调要立足日常生活情境,覆盖居家、校园及其他公共场所,引导儿童青少年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掌握应急常识和急救技能,提升危险预判、紧急避险、求生逃生等自救和他救技能,培养应急救护能力。

  2022年,教育部修订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特点,在道德与法治、语文、地理、体育与健康、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劳动等课程中有机融入了应急知识教育相关内容。各相关课程应急知识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大雾、灰霾、冰雹、道路结冰、台风、雷暴、洪灾、泥石流、地震等气象与地质自然灾害,掌握安全防护技能,积极参加紧急演练;二是掌握预防拥挤、踩踏事故、触电、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常用办法,掌握在事故灾难发生时自我保护、避险逃生、自救与求救的基本方法及技能。比如,地理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生物学课程通过“模拟展示特定情况下的急救方法(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包扎止血)”,帮助学生学习传染病和免疫、医药与急救等知识。

  教材方面,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为例,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第8课“安全记心上”,描述了发生火灾时,如何自我保护、求救和避难逃生;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灾害,提升防灾避险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并通过绘制校园逃生图,让学生懂得根据逃生图进行紧急撤离;七年级上册第9课“珍视生命”,特别设计了“探究与分享”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发生“火灾”“交通事故”“地震”三种常见的灾难时自救自护的方法,等等。

  2.组织开展多样化主题教育活动。教育部指导各地各校认真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等相关要求,按照不同年级、不同学段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广泛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引导学生了解各类应急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必要的自救自护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指导各地各校结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和“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采取现场教学、互动交流、情景模拟、制作动漫画、播放音视频等形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知识主题教育活动,增强活动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体验性。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设立“生命与安全”专题,围绕地震、洪水、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提供有关安全防护教育资源,供中小学生学习使用。

  3.加强安全应急相关专业和课程建设。教育部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培养,持续加强相关领域专业与课程建设。截至2022年7月,共设置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火灾勘查、安全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安全防范工程、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应急管理等8个相关本科专业,布点278个。2021年3月,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目录,在安全应急领域,保留或更名设置安全技术与管理、防灾减灾技术、森林消防等中职专业;保留或更名设置安全技术与管理、化工安全技术、工程安全评价与监理、安全智能监测技术、应急救援技术、森林草原防火技术和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等高职专科专业;新增设置应急救援技术1个中职专业,消防救援技术1个高职专科专业,以及安全工程技术、应急管理2个高职本科专业。2022年高职专科安全相关专业布点达347个。2020年,组织认定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防灾科技学院、苏州大学等高校“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决策”“火灾调查”“化工厂爆燃事件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等近20门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19年以来,陆续发布了安全技术与管理、应急救援技术等7个相关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不断提高应急救援领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4.系统推进应急科普宣教工作。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的《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初步形成上下一体、横向联动的安全应急知识社会宣传格局。2020年9月,中国科协、中央宣传部、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科普宣教工作的意见》(科协发普字〔2020〕22号),要求坚持日常科普和应急宣传相统一、经常性宣传教育和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统一,开展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自救互救等方面公益宣传,通过立体化传播和精准化服务,让成果惠及最广大青少年,不断提升安全避险意识、自救互救技能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动建立学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共建协作,普及生活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知识,使学生和教职工做到能应急懂避险、能自救会互救。同时,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安全生产月”“科技活动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重要时段持续推出主题公益广告,协调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和“科普中国”等平台制作推出系列安全应急科普产品,如在“科普中国”开设“安全专区”和“应急科普专线”,上线“全国应急科普和宣教平台”,通过展台展览、VR体验、互动直播、在线解答等“线上咨询+线下开放”活动,引导公众学习应急知识,提高公众的应急避险和安全防护能力。

  下一步,教育部将加强中小学课程培训和实施指导,指导各地各校结合本地实际,广泛开展应急知识主题教育,继续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会同应急管理部等有关部门,健全关于应急知识教育的协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加强新时代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培养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应急知识教育长效监督机制。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部




教育部 普通话宣传周 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教育部招聘平台 中央电化教育馆